博翔科技為專業機械設備歐規/美規及半導體設備SEMI S2輔導顧問公司

本公司為專業從事設備安全檢測驗證與碳足跡驗證的輔導機構,擁有經驗豐富的機械安全輔導工程師,並與多家國內外知名驗證公司合作。

服務範圍包含各項產業機械、工業電控系統、鞋廠自動化設備、半導體設備及光電廠設備…等產品。

我們擁有在電子電器、家用電器類產品、電池類產品與機械設備類產品等認證經驗,亦熟悉各國法規要求及驗證標誌申請作業流程,與各國官方驗證單位直接配合,幫您快速取得各種驗證標誌。

碳足跡是什麼?

產品的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量(或稱產品碳足跡)的計算,需要有一套一致性的方法來引導與規範計算的過程。自2008年英國標準協會公布第一個針對產品碳足跡計算的規範—PAS 2050後,國際間目前已發展與發展中之產品碳足跡相關標準/規範。

一個產品在其生命週期內排放多少溫室氣體?過去幾年間,這個問題變得愈發重要。“產品碳足跡”可以給出答案。

產品碳足跡統計了一個產品在其生命週期各個階段產生的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例如從資源開採、前體製造、成品製造,到成品離開公司大門過程產生的碳排放。

產品碳足跡使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變得透明。

同時,博翔科技們採用環境、經濟和社會標準對產品進行全面的可持續發展評估。

英國碳足跡計算準則—BSI PAS 2050
BSI PAS 2050「產品與服務溫室氣體排放生命週期評估規範」為英國標準協會(BSI)制定並集合碳信託(Carbon Trust)與英國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Defra)之力發展而成,2008年版於2008年10月29日正式公布,為第一份針對產品與服務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而制定之規範,亦成為國際標準組織(ISO)發展碳足跡準則之參考文件,同時也是目前我國計算產品碳足跡時,最多也最常被採用的標準。目前已修訂為2011年版。

國際標準組織(ISO)的碳足跡計算標準—ISO 14067系列
ISO 14067標準由國際標準組織負責制定環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系列標準的第207技術委員會(ISO/TC 207)下第7子委員會(SC 7)負責制定。ISO 14067的發展目的是為提供產品溫室氣體於量化與溝通方面之要求事項。
ISO產品碳足跡標準歷經多次的委員會議討論,終於定案,於2013年5月21日以 “技術規範” 方式正式公布為 ISO/TS 14067:2013。而近年在2018年8月20日又發佈了ISO 14067:2018國際標準正式取代了技術規範 ISO/TS 4067:2013。
Note: ISO/TS被歸類為ISO的技術性文件,即Technical Specification(技術規範)的縮寫,其與「Specification(國際標準)」在本質上仍有一些差異。

碳足跡盤查認證流程:

博翔科技獲得許多機構認證標章,專業度值得信賴

而博翔科技輔導產品眾多,CNC、包裝機、塑膠機械、壓出機、滾輪機以及PCR檢測儀器,皆可以透過博翔科技的輔導,取得相關認證。

我們的六大服務

全球權威認證機構
可協助取得全球相關認證標章,讓您的產品可以出口全球各地取得當地銷售資格

擬定認證方案與組合
爭取一次測試,取得多個或多國認證;把握認證過程環節,及時反饋進度,縮短認證週期,提高效率

CB轉證服務
協助獲得處理電氣電子產品和元件的安全、電磁相容性和能效的相關認證,並可以獲得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器產品合格測試

防爆認證專區
針對使用在礦區或潛在爆炸危險環境的電子設備及非電氣設備,舉例:石化業、加油站、印刷廠、塗料廠及麵粉加工業等存有易燃易爆類氣體、蒸氣或粉塵的場所,我們提供產品認證需求。 有此類需求請撥打分機104

協助準備各式技術文件
總裝圖、爆炸圖、電路原理圖、材料清單、標籤、說明書等;協助客戶準備測試樣品,提供預檢、預測試服務

檢測領域廣
涉及電子電器,無線通訊,醫療設備,汽車類檢測,能最大程度滿足到客戶需求

成為博翔科技的服務客戶,不只是博翔科技永續的客戶,更是擁有博翔科技專業的國內外證書團隊服務。

不論是在海內外入關問題方面、買家對認證問題釋義方面以及相關各國法令的專業知識,博翔科技服務眾多不同產品類型客戶

皆能一一替您解答。博翔科技不只是為客戶解決認證問題,更致力於提供客戶在取得認證之後更多產品行銷全世界的多元服務。

立即與我們聯絡:
網址:https://protect-safe.com
電話:04-23598008#106(國際轉證)
住址: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771號7樓

加入LINE立即諮詢

加入好友

GR7715EENG4515

據《三國演義》中說,張飛被身邊的人在四川閬中謀害后,將首級割下,送到東吳,吳人怕得罪蜀人,移送到曹魏。轉來轉去,這頭顱卻轉到了云陽。還有一說是謀害者將張飛的首級帶著投奔東吳,行至云陽,在船上聽到吳蜀講和的消息,便將其首級拋棄江中,為一漁翁捕魚時打撈上岸,埋葬于飛鳳山麓,世人在此立廟紀念。所以有“頭在云陽,身在閬中”之說。于是張飛廟云陽有,閬中也有。我游的是云陽張飛廟,且是由原址飛鳳山麓搬遷到盤石鎮龍安村的張飛廟。 未搬遷前的張飛廟,對面的地名叫“湯口”,是云陽縣舊縣城所在地;新落成的張飛廟,對面的地名叫“萬戶驛”,又稱“萬戶壩”、“舊縣坪”。原來,這是2300年前云陽縣立縣時的地址。當時的縣名叫朐忍縣。后來云陽縣城搬到湯口,是因為北周政權軍事斗爭的需要。而這次縣城和張飛廟的搬遷,不緣于烽火狼煙,而是和平環境里偉大建設使然,也就是舉世罕見的“截斷巫山云雨”的“三峽工程”的驅動。 古人云:在一萬人中拔萃者可算英雄。歷史家陳壽稱贊張飛“為萬人敵”、“為世虎臣”;小說家羅貫中描繪張飛“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當是英雄了。在社會黑暗、動亂的年代,張飛拔劍奮起,到驚濤駭浪中展示豪情壯志,更應該算英雄了。小說為了把他的性格和關公相映襯,他成了一個“莽張飛”,但聽說實際上并不是這樣,張飛不僅豪氣沖天,勇武壓群,而且還懂丹青描摹,是一位善畫美人的畫家。 原來的張飛廟臨江屹立,飛鳳山巍峨入云,林木陰翳,森嚴肅靜。而對面縣城背靠的山也比較陡峭。如巨龍般的長江莽莽從兩山之間奮力奔突,一路呼嘯沖向夔門。山勢的險峻、江流的湍急和張飛的壯烈構成了一幅和諧的山水人文圖景。 新落成的張飛廟,位于長江南岸大梁山下盤石鎮旁。大梁山沉雄而無惡勢,如龍逶迤,緩緩下江。江北是新縣城駐地,甚是開闊。背靠的磨盤寨盡管險要,但把它和周圍的地理環境聯系起來,不過是遼遠和廣闊上的一只小碟。“高峽出平湖。”野性的長江在這里變成了溫馴的綿羊。更與舊張飛廟環境不同的是,這里的長江上崛起了一架虹橋,即新建成的云陽長江大橋,把大梁山、張飛廟和磨盤寨、新縣城連接起來。整個地理環境也達到了和諧統一。不過這里的和諧和原來那里的和諧有顯著的區別,此地的特點是“緩和”,原來那里卻是“險峻”。 環境變了,山、水、歷史、人文景觀和內涵也變了,舊張飛變成新張飛了。張飛是亂世的戰火中誕生的英雄。為了人間永遠的社會清明,太平幸福,不應該希望這樣的英雄再現歷史,只讓他作為啟迪后人厭棄遙遠的金戈鐵馬、血雨腥風的文化陳跡吧!讓張飛好好的俯瞰恬靜溫和的江水吧! 張飛廟始建于蜀漢末年,后經宋、元、明、清歷代擴建,已有1700多年歷史。廟內塑有張飛像,保存了漢唐至近代的珍貴字畫、石刻約360幅、木雕217幅。張飛死后被封為“桓侯”,因此“張飛廟”又叫“張桓侯廟。” 張飛廟的搬遷雖然說不上是浩大的工程,但卻是極其復雜費力的勞動。預計總投資超過1億元人民幣。不僅要求97.8%以上的木結構部件不得損壞,而且要求包括原址內所有設施、植物、欄桿、部分地下構件和館藏文物等必須完好搬遷歸位。因此在解體古廟的過程中,按照屋面、墻體、裝修、大木、臺基、基礎的順序依次對每一個部件進行了編號。據統計,拆除工作共涉及構件10萬余件。復建時,對拆下的每一部件進行了防腐、防蟲處理。同時,對126株古樹、200余株花草也按原位移栽到新址。同時在新址上設計的一道18米高的現澆鋼筋混凝土巖坎將作為廟基,外表將用巖石加以整飾,以恢復其原有環境風貌。2002年10月8日張飛廟舊址舉行閉館儀式開始搬遷工程,2003年7月19日,新落成的張飛廟舉行開館儀式,正式向世人開放。開館儀式時大雨傾盆,難道是大梁山這條龍對張飛這個英雄的歡迎嗎? 張飛廟的搬遷在文化保護史上和張飛廟本身存在歷史上都是一件大事。所以我對搬遷作以上簡要記述,以備自己回憶,或備后人稽考。 >>>更多美文:原創散文

新的一年,愿我們越來越好 2021-01-02 欄目分類:抒情散文 標題分類:優美散文 匆匆的時光,從我們的凝望中,從我們的沉思中,從我們的期盼中,悄然無聲地流淌而過。 仿佛還來不及梳理紛亂的思緒,來不及細嗅生活的芬芳,如水的光陰已經將我們沖刷到歲月的彼岸,回首,只剩下一地的凌亂。 是不是每個人都會有完不成的夙愿?是不是每個人都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疲憊不堪?是不是每個人都會有不堪回首的曾經?是不是每個人內心深處都珍藏著一段獨自回味的美好? 這就是人生吧,熙熙攘攘中,有陰晴圓缺,也有悲歡離合。 在流年的兜兜轉轉中明白: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會有收獲,但是每一次收獲都必須努力,這是人生不可逆轉的痛。想見到遠方最美的風景,唯有風雨兼程,勇往直前。 有時候,面對一些紛擾,莫如淡然一笑。有些事情,解釋未必就好,浪費了口舌和時間,別人依舊會認為是你的錯。我們的解釋也許是蒼白無力的,根本無法改變他人的思想和看法。 所以有時,與其解釋,不如沉默。理解你的,無需解釋;不理解你的,何須解釋? 其實歲月教會了我們很多:面對順境,學會淡然;面對逆境,學會堅強;面對誤解,學會釋懷;面對痛苦,學會微笑。 前行的路上,誰都想鮮花滿徑,幸福縈懷。可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不是每一件事情都順心遂意,也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推心置腹。 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一路前行,一路學會堅強,學會釋懷。 喜歡郭敬明的這幾句話:“凡世的喧囂和明亮,世俗的快樂和幸福,如同清亮的溪澗,在風里,在我眼里,汩汩而過,溫暖如同泉水一樣涌出來,我沒有奢望,我只要你快樂,不要哀傷。” 是的,不管曾經發生過什么,我只要你快樂,也希望我快樂。在薄如蟬翼的光陰里,愿我們都越來越好! 如果在黑夜里行走,請擷一縷月光,不要讓夜色,裹住前行的腳步;如果在冬天里跋涉,請掬一抹暖陽,不要讓風雪,冰凍了沸騰的夢想。 相信,用不了多久,又是一個春風駘蕩、綠柳如絲、花開絢爛的季節。歲月會賜給我們一幅“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美麗圖畫。 我們在繁花似錦中穿枝撫葉,淺嗅芬芳,聆聽鳥兒呢喃,享受春光和煦,編織絢爛的夢想。 新的一年,愿我們在人生路上走得更穩一些,更遠一些。少一些傷痛,多一些關懷和溫暖;少一些曲折,多一些理解和幫助。在歷經山重水復的迷茫之后,迎來柳暗花明的豁然開朗。 新的一年,愿我們的生活上空多一些陽光,少一些陰霾;愿我們的生活之舟,只載歡愉,不載憂愁;愿我們擁有的情誼似一杯醇香的酒,久而彌醇,啜飲沁心。漫漫紅塵中,能夠擁有幾個雪中送炭、風雨同舟、推心置腹的朋友和親人,足已! 新的一年,愿我們能在紛擾喧囂中覓得一隅清幽,靜坐在時光深處,把時光婉約成一闕明麗淡雅的詞,把歲月描摹成一幀素雅簡約的畫。 刪繁就簡,身居紅塵外,心在水云間,在紛繁起伏的人生中淡然一些,簡單一些。 不求富貴奢華,但求平安快樂;不求轟轟烈烈,但求簡單幸福。新的一年,愿我們越來越好!愿我們的世界花香彌漫、春暖花開! 作者: 映日清荷,喜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覓一處清幽靜謐的角落,執筆畫心,將生活的點點滴滴珍藏。微信號:yingriqinghe1226   公眾號:清荷心靈絮語ID:qinghe201608。 >>>更多美文:優美散文

看百花找春天, 問小鳥知青山。 聽水聲撿石頭, 說好詩等明天。 >>>更多美文:自創詩

早年在南京周邊的鄉村,春節臨近,有添換筷子的傳統習俗,既寓意“添福增壽”又寄寓春節“筷”樂。 筷子對于我們一日三餐來說幾乎不離手,小小的兩根筷子輕巧靈活,如同手指,能夾、能扒、能挑、能拌,筷子雖然作為餐飲的工具,但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筷子一頭圓一頭方,圓頭象征天,方頭象征地,蘊含著使用者對天地的感恩之心,“民以食為天”言由此出。筷子長度為七寸六分,代表著人的七情六欲。筷子成雙成對,傳遞著友好、和美的情感價值。使用筷子時,一根為主動,另一根為從動,主動為陽,從動為陰,寓于陰陽結合,乾坤協調,合二為一。朱淑貞《詠箸》有詩言:“兩個娘子小身材,捏著腰兒腳便開。若要嘗中滋味好,除非伸出舌頭來。”詩人將筷擬人化,把筷子比喻兩個小娘子,形象且生動。從這個層面看,筷子在尋常百姓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筷子在不同時代都被賦予了吉祥的寓意。過去在民間常將筷子作為嫁女的陪嫁物,當新人雙雙入洞房時,鬧房人一面往床上扔筷子,一面叫喊:“筷子筷子,快生貴子;筷子上床,子孫滿堂;筷子落地,狀元及第。”親朋好友之間,常以筷子來顯示團結的力量,“一根筷子易折斷,一把筷子力無邊”。在傳統節日中,八雙筷子祝福大吉大發,十雙筷子寓意十全十美、團團圓圓。小小的筷子,在鄉情民俗中被注入了豐富的文化含量,散發著歷久彌香的生活氣息。 筷子也是家教的重要組成部分,使用筷子是一種文雅的舉動,也是一種禮儀、禮貌的體現。在我的記憶中,小時候的人生第一課是在父母指導下學用筷子,拿筷要端正,筷子要對齊,全都是遵照上人要求,直至掌握筷子熟練使用,才允許上桌與大人一道吃飯。母親還常給我們猜筷子謎語:“姊妹兩人一般長,廚房進出總成雙,酸咸苦辣千般味,總是她們先來嘗”,樸實的謎語,道盡了生活的甜酸辣苦。用筷子也是有很多規矩忌諱,如“不敲筷”,不許用筷子敲打碗碟盤或桌子;“不供筷”,不能將筷子豎插在飯菜上;“不游筷”,不許拿著筷子在盤子里亂翻扒拉;“不搓筷”,不能把筷子放在手掌心反復搓弄;“不嘬筷”,不許把筷子放在嘴里吮嗍;“不淚筷”,不能在夾菜過程中將汁湯滴在桌上;“不叉筷”,不許餐后隨手把筷子交叉亂放;“不指筷”,不能拿筷子指人;“不分筷”,不許飯后把一雙筷子分開放在不同地方;“不掉筷”,不能把筷子掉在桌和地上……否則,不僅是沒有教養的表現,也不文明雅觀,更不吉利吉祥。 筷子,餐桌上的王者。“殷勤問竹箸,甘苦樂先嘗。滋味他人好,樂空來去忙。”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又一年新春佳節到來了,初歲元祚,吉日惟良,在這辭舊迎新之際,祝愿家家戶戶歲除團聚合家歡,鼠年“筷”樂,好運“筷”至。 >>>更多美文:心情日志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64tuh43c 的頭像
    g64tuh43c

    張幸志的評價推薦清單

    g64tuh43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